投資者以為 8月的股市風暴夠激烈,點知
9月毫不遜色,這一浪令不少投資者對基金經理另眼相看,特別是對冲基金。對冲基金經理收取不菲的管理費用,他們擁有對冲的工具,然而在跌市中乏力保障投資
者付託的資金,令人失望。投資者的一般期望是,牛市中不用賺到盡,因為賺到盡總有附帶的代價,但熊市中一定要為投資者提供保障,盡可能把跌幅減到最小。可
是,這一浪中,不少基金經理輸得多過大市。
基金經理急於收復失地,積極向上炒向下炒,遇上股市一日內上落波幅一千幾百點,隨時左一巴右一巴,一日輸幾次,跑輸大市易如反掌。不消一段短時間,基金經理自信盡失,迷失方向。
聽 10萬個故事 長大成人
碧斯( Barton
Biggs)仍是大摩策略員的時候,我記得他曾提出一個概念,是一個「完整」的基金經理起碼要有 15年直接管理基金的經驗。經過 15年,基金經理看過
10萬份研究報告,或聽過 10萬個故事,這時候基金經理「長大成人」。經過
15年,基金經理對七十二行有不同程度的了解,知道行業的特徵和行業周期的特性。 15年了,基金經理輸過,被人騙過,被大市懲罰過。
15年了,基金經理對於七情六慾較懂抽離,開心時不太開心,悲傷時不太悲傷,因為明天是新的一天。
需要 15年時間才準備好一個「完整」的基金經理,這個人累積足夠的知識去認清甚麼是重要,累積足夠能力去管理自己的情緒。再多看 10萬份研究報告,再多聽 10萬個故事,對基金經理的幫助不大,這些新增的知識只是輔助的輸入,讓基金經理更能掌握市場近況,但對基金經理的能力沒有實質幫助,因為需要的武功在開 首 15年已牢牢的紮下了根基。
直接管理資金不包括分析、銷售、行政管理等崗位的工作,這些工作對基金運作不錯是重要,但跟直接每日管錢,特別是 人家的錢,截然不同。基金輸了錢,基金公司內不同部門也受牽連,但每日為基金的表現流汗流血、睡不着、發脾氣鬧仔女的,是基金經理。站最前線,拳拳最到肉 的,是基金經理,他們的經驗千金難買,無得模擬,無補習天王教,靠時間修煉。點解係 15年?無得解,就係要 15年。
閣下投資的基金,若負責的基金經理是 80後,祝你好運,閣下可能是他累積 15年經驗成為「完整」基金經理旅途上其中一位恩人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